电梯招聘网app

总编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及未来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 2019-09-12       来源: 网友分享

  总编又称总编辑,是媒体、出版社、资讯公司统领各主营业务部门或内容供应部门主编、编辑的最高领导,负责对公司或该机构的总体经营发展和主营业务大方向的把控。有的机构还设副总编辑,其职责与总编辑大致相当,只是职权大小不同,副总编接受总编的监督管理、向总编汇报相关事务。

  总编岗位职责:

  1、负责主持日常采编、经营等全面工作;

  2、完成资料查阅、采编、选题调研,稿件撰写、编辑、终审、修改和校对等工作;

  3、组织策划、编辑、审定栏目/频道/节目的专题;

  4、提出组稿计划及约稿意向,建立作者群体和网络;

  5、组织落实调研采访和内容编写,对稿件进行综合审核;

  6、策划市场和产品推广并组织展开相关活动;

  7、负责编辑等人员的培训工作和日常文案;

  8、收集并及时研究和处理作者、读者意见和反馈信息;

  9、与协作部门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优化流程,提升协作部门对我部门的满意度;

  10、负责对编辑文案的工作指导,并进行绩效考核;

  总编任职要求

  1、具有优秀的统筹管理能力、全局掌控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2、专业基础扎实,文字写作功底深,熟悉各种文体写作,现场采访能力、访谈能力好;

  3、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闻、中文或其他相关专业;

  4、责任感强,工作热情积极,能主动担当,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5、五年以上主编、副主编或执行主编岗位经验。

  总编职位要求

  1.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2.具有丰富的编辑、出版经验,掌握相关技能;

  3.具有较高的判断力、分析力和组织能力;

  4.善于掌握工作的进度,按客观形势的要求随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5.掌握相关法律知识;

  6.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7.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总编岗位职责

  1.把握出版方向,做好选题的总策划;

  2.指挥各项编辑工作;

  3.负责图书质量,做好书稿审读加工的终审;

  4.营造发展环境,参与出版经营管理,带好编辑队伍;

  5.监督出版物的生产,确保遵守期限和预算的要求;

  6.在没有编辑主任的媒体中,总编辑还需要决定版面设置;

  7.在没有采访主任的单位,总编辑还需要决定记者的采访资源分配,指挥记者或各采访单位;

  8.在没有设置社长的新闻、出版单位,总编辑还需要管理行政工作。

  总编岗位职责

  1、负责集团新闻选稿、采编、深度原创编写,专题策划等提升网站内容质量,提高行业影响力;

  2、拓展公司所涉及领域核心媒体资源,维护行业机构、核心媒体关系,制定媒体合作计划;

  3、负责集团公众号文章内容管理及审核,文章内容的工作计划制定和实施;

  4、策划执行新媒体互动活动、话题,吸引用户关注,提升粉丝数量;

  5、负责编辑团队的培训、管理与绩效评估,提升编辑写作能力和效率,并协助下属定制工作方向。

  总编任职资格:

  1、中文、新闻、传媒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两年以上主编、副主编或执行主编岗位经验,相关行业经验优先;

  3、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具备较强的内容策划能力;

  4、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工作认真负责,敬业,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编工资收入水平

  主编平均工资:¥ 16240/月,取自 3298 份样本,较 2018 年,减少 15.6%,此数据根据企业近一年发布的薪酬数据统计所得,可能因统计算法等因素出现偏差,仅供参考。

总编 • 工资收入水平

  北京主编工资待遇怎么样?电梯招聘网统计得出,北京主编平均水平¥16240,最低工资4.5K-6K,最高工资30K-50K,取自3298份样本。

  总编/副总的发展前景怎么样,你怎么看?

  1.媒体作为发声口,国家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很多媒体都面临倒闭,第三方运营公司进驻,利益冲突越来越大,关系复杂,单纯的媒体人不知能不能适应现在的媒体环境。也有不少转行的。

  2.传统媒体的权威内容加新媒体的灵动手段,或许是传媒行业发展的好样式。

  谈两点感触:1、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品牌。传统媒体也在历经转型,不转就必然被淘汰。2、新闻3.媒体圈,再怎么折腾,还是内容为王。做好内容,有品有料有味的内容最关键

  4.总编主编或说传统媒体不会消失,但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未来也不一定就是内容为王,5G时代会发生什么,还不得而知,至少没人再看报纸甚至没人再看稍微长一点的文字。

  传统媒体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的大势兴起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业态,传统媒体人往日的光鲜已不复存在,媒体人离职、改行的消息不绝于耳。在行业变革的历史潮流中,传统媒体如何突围,如何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成为媒体人日益关注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媒体人 生存困境 突围

  前段时间,微信公众号“媒记”发起“亲爱的媒体人,你是否还在为钱发愁?”微互动活动,让媒体人的收入状况、生存状态再次引发业内关注。近年来,受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以电视、广播和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发展中遭受重创,特别是报纸收入连年下跌、广告发行加速下滑,让“纸媒将死”的论调甚嚣尘上。骨感的现实倒逼各大报业集团开始转型,谋求发展。与报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报纸从业者在寒冬之际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

  光鲜不再

  从宏观层面来看,在现今媒体格局下,传统媒体人的日子并不好过。网络、移动智能终端以其随时随地、快捷检索等优势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传统媒体原有市场份额被新兴媒体挤压,原有广告资源向新兴媒体分流,让传统媒体“内容—读者—广告”这一传统经营模式备受考验。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不少报纸将生存的红利空间寄希望于裁员:湖北楚天都市报裁员70人;陕西华商传媒集团下属的华商报、新文化报、华商晨报纷纷裁员……表面来看,裁员缩减了媒体支出,降低了成本,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纸媒的生存困境,治标不治本,无异于饮鸩止渴。

  除了被动裁员,传统媒体人主动出走的也不在少数。《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徐列等许多知名媒体人在2015年告别老东家,谋求新发展。据报道,南方报业集团仅2014年就有202名集团聘员工离职,2012年至2014年总计离职员工519人,其中采编人员占绝大多数。离职的原因不外乎两点,要么薪水不留人,要么平台不留人。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往日的光环已然被新兴媒体冲淡。因为除了责任感、使命感、神圣感之外,媒体人还需要生存空间和展示舞台。

  从微观层面来看,传统媒体人的生存状况也没有网上盛传的那么光鲜。由“媒记”微互动调查公布的数据显示,平面媒体记者月入过万的可谓凤毛麟角。众所周知,记者的收入直接与发稿质量、数量相关,想有体面工资收入的前提是多采写高质量新闻稿件,并且还得能见报。但就一家报社来说,首席记者、首席编辑们毕竟少之又少。

  去年8月天津港大爆炸事件后,一篇《离天津爆炸现场最近的记者 本月工资可能就2000》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文中说根据该记者所供职单位的考核制度,他必须每月至少获评3个二等好稿(奖励50分),并且原始分达到300分以上,才能完成考核任务。就他在天津的工作成果来说,他只拿到了3个二等好稿,总计获奖150分,再加上不超过150分的版面评分,如此算来,他很难达到300分以上这一月度考核任务的条件。这意味着,这位用生命采访的新闻老兵,接下来10天不能继续出产作品的话,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月工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媒体人仅靠“铁肩担道义”的职业理想来支撑自己继续坚守岗位,似乎太过理想。理想的热情褪去,骨感的现实袭来,媒体人拿什么来拯救自己?

  生存不易

  事物发展变化总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时下,纸媒人之所以面临生存的严峻态势,从内外因来看,不外乎三个原因:

  一是时代变迁大势所趋

  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载体和信息传播格局的多元化。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方面优势明显,完胜传统技术支撑下的纸质媒体。特别是数字化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让信息的复制和零门槛传播成为可能,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纸媒作为舆论主阵地的地位。放眼国外,众多传媒巨头在新兴科技影响下,放弃纸质版,着力打造数字报。这些现实昭示着,由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支撑的新兴媒体也许会在未来某个时段取代传统媒体。

  二是媒体融合步履维艰

  在严酷的现实下,纸媒并不甘心坐以待毙。一些报社开始积极实践,寻找出路,而且顶层设计也给出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自此全国报业都启动了融合与转型步伐。但融合发展没有先例可循,目前大多报社的融合实践是建立新闻网站、上马“两微一端”、打造新媒体平台等。就现实来看,这些做法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一时之间还没有找到成熟的赢利模式,除了几家实力雄厚的媒体,大多数报社都在咬牙坚持着,期待早一天出现赢利点。与此同时,传统体制对于新兴业态的束缚也是有目共睹。在体制的制约下,报业无法在全局层面进行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人才流动配置,这使得个体具有的创造活力、创新能力不能被充分激发,再加上整个行业的信心不足,难免出现媒体人离职潮。

  三是个体能力有待提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个体能力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时,淘汰就成为必然。

  新的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下,一名合格的媒体人必须是个“全才”,不仅要会采访、能写稿子,会摄影、摄像,会录视频并剪辑编辑,有图片处理能力,最好还要精通一两门外语,颜值高更是锦上添花。当一个行业对人才要求如此之高,薪酬又“矮人三分”时,能不“门前冷落鞍马稀”吗?

  这是一个新旧媒体碰撞与博弈的时代,时代赋予了人们更多的个性化。能力全面的媒体人主动出走,要么入驻新媒体,要么自己做老板;与之相反,技能单一没有专长的传统媒体人,幸运的继续留守,不幸的只能被裁员。要想避免,就只有提高自身能力这一条道路。

  何去何从

  面对新媒体冲击、行业发展困境、主流话语地位边缘化等问题,传统报业该从哪些方面突围,传统报人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曾经的理想和情怀该往何处去?

  顺势而为助力融合

  我们已经进入由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互联网时代,新传播格局下的信息生产者必须适应潮流变化,才能在历史的潮流中顺水行舟。

  传统媒体僵化的管理体制是适应旧有单向传播模式的产物,这种体制显然与网络传播环境下平等、互动、裂变的传播模式相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已无法应对新传播环境下媒体的融合与转型。

  反观已成气候的新媒体,大都采取扁平化管理、商业化运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也充分激发了团队的积极性和潜能。因此,传统媒体应当认真思考如何适应传播潮流,在体制机制上为融合发展扫清障碍。

  激发活力创新创业

  在传统媒体发展遇到困境时,恰逢中央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给予具体的政策指导和扶持。在这样的氛围中,传统媒体人更应该响应号召,结合单位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内部或外部主动创业。这既可以改变自身的被动地位,也许还能够在一定层面上扭转报社的不利局面。

  媒体单位也应当尽力保护和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的火花,出台一些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为创新创业提供保障,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真正大力度地支持有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

  业精于勤主动作为

  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模糊了报纸、电视、广播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新兴媒体可以综合承载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智能化的加入更是赋予媒体以无限想像的空间。

  这就要求传媒从业者打破原有工作框架,不仅要学习传统媒体既有的传播技能,更要积极学习运营新兴媒体所需的技能,在研究探讨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同时,努力吸收大数据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全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使自己成为适应传媒融合发展要求的全能型人才。唯有如此,才不会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所淹没。

  在新技术新业态新人才的共同支撑下,“报”一定会以全新的方式重新呈现,而不再是单一的“报纸”。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历史潮流中,不忘初心,顺势而为。

  《传统媒体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来源于人民网,(责编:王妍(实习)、燕帅),本网站转载发布,仅为知识传播,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分享到:
关注电梯招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随时接收招聘信息。 (关注方法:微信搜索公众号”diantijob”,或长按二维码-保持到手机,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从相册中选择二维码。)

页面二

页面三

页面四

首页

首页

职位搜索

职位搜索

技术文档

技术文档

简历注册

简历注册